作为智能座舱的核心载体,中控屏和液晶仪表屏是人车交互的入口,自然也成为车企厂商争夺的重点。从 2015 年,特斯拉引领的大屏风潮席卷至今,消费者发现,中控和后排的屏幕越来越大,屏幕数量增多,尺寸变大,刷新率和分辨率提升。比如中控屏的尺寸从 7 英寸到 10 英寸,再到 12 英寸、17 英寸等,车企也把中控大屏幕作为汽车的卖点来宣传。
但大屏就是未来智能座舱最合适的载体吗?业内对此看法并不一致。大屏的支持者认为,座舱屏幕和功能重新塑造了车辆的第三空间,是家庭出行和娱乐的调和器,而反对者认为,更大更多的屏幕和娱乐无形中分散了驾驶者的专注力,存在隐藏的风险性。双方意见出现分歧,智能座舱的 终极 交互方案,还会是大屏吗?
在 6 月 15 日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与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人车关系实验室创始人马钧,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新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选政,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智舱业务部和交付中心总经理王博,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无锡易行智联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卫兵和未来黑科技创始人兼 CEO 徐俊峰等几位嘉宾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主持人是汽车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孟为。
每个年龄阶段的群体,甚至不同性别的用户对大屏的需求和关注点都是存在差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用户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爱好来判定大屏在购车时的占比。因此,在王博看来,大屏能成为人机交互的中心,肯定是满足了消费者的部分需求,但大屏的流行还与营销有关。
过去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技术更迭速度,很多用户对汽车的座舱也抱有类似的看法,大屏、语音、手势交互等科技体验给用户视觉和触觉带来了冲击,加上营销的话术,用户可能还没完全体验智能座舱,但这种形态已经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大屏终归是要做信息承载,信息呈现的深度和宽度都要比过去的按键丰富的多,无形中增加了大屏的获得感,形成了正循环。
从事 AR-HUD 的徐俊峰与前几位嘉宾观点有所不同,他个人对大屏没有特别的喜好,更关注车辆的抬头显示,和座舱交互逻辑的体验是否流畅,座舱的软件和屏幕更注重操作而不是娱乐。徐俊峰判断,未来三到五年,大屏的价值会更小,因为会有一个随身移动的远超大屏体验的显示器,很有可能在五年之内会慢慢普及开来。好用的屏幕比大屏更重要。
在谈论到关于未来智能座舱大屏的形态时,几位嘉宾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即在人工智能、AIGC、大模型等技术的结合下,座舱的人机交互体验必将发生颠覆性改变,大屏或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多模态融合是大趋势。
现在,大屏几乎已经成了座舱的标配,未来智能座舱还需要大屏吗?马钧认为,大屏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在极速降低。首先,相比小屏,大屏的学习成本非常高,其次,它已经没办法为用户带来多少惊喜,这就造成了两个不可跨越的体验鸿沟。他认为苹果 Vision Pro 就是个非常好的例子,它的学习成本很低、体验做到了极致,但现在的车载大屏满满黑科技,学习成本高。
更甚者,马钧判断未来大屏将消失,而这主要取决 AIGC 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多模态交互、千人千面才是真正的高级,大屏做不了高级。
大屏设计的好与坏,对与错在不同的时代依据的标准不同。王选政觉得,在现在的时间点上看,屏幕只不过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如果看智舱的概念或者按汽车发展路线,在马上可见的未来还会有更多可能替代的方案。无论是今天的大模型、大数据亦或是 AIGC,它就像我们现在在爬坡,这个坡很高,但我们听到了坡的尽头好像有海洋的声音传来,也闻到了海水的味道,偶尔蹦出来一只鱼,一只虾,我们还可以捡起来吃。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我们什么时候能爬到那个最高点,能够看到这片海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谈论未来屏幕交互设计特别有压迫感的原因所在,因为这是一个唯变不变的时代。
相比过去的按钮交互,大屏的信息呈现方式和使用体验都所有提升,得到了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大屏为中心的智能座舱设计就是完美的。
所以,不管是大屏、火狐电竞AR 或是 VR,都是信息承载的方式,它的核心交互方式一定还是语音,辅之多模态交互。在议题讨论中,王博肯定了大模型技术给座舱交互带来的新变化,由于大模型强大的推理能力和创造力,给了人机交互更多可能性,能真正让语音作为核心的交互方式。
在过去的车载交互时代,语音交互占据了较大比重,甚至带来了汽车交互的革命。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语音交互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李卫兵认为,车载语音交互的对话逻辑比较僵硬,尤其是语义理解,在大模型出现之前一直没能解决,主要是通过人工对不同的场景进行语义识别。此外,语音交互在跨场景以及在任务跟指令之间切换也会出现问题, 标注数量的多少决定了这个模型有多聪明,但也说明了这个模型有多少人工、多少智能。 这句 AI 行业里的调侃其实也反映了当前语音交互的弊病。
但大模型彻底颠覆了语音交互体验。语音理解、推理能力和个性化的场景需求都能实现,也就是前面嘉宾提到的千人千面的高价值。不过,李卫兵认为屏在未来的座舱交互中并不会消失, 大模型结合语音多模态交互,会给汽车交互带来极大的变革,这个变革比屏幕进入汽车座舱来得更大、更猛烈和更有革命性。
以后那个时代还需要有屏幕吗?我觉得交互控制的那个屏幕还是需要的,但是你不一定能看得见它,它可以消失掉。 徐俊峰说。
中国移动广东APP在各大商城下架,推特对浏览进行限制,人大回应学生信息泄露,Meta百万年薪招VR人才,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锐龙5 5600X3D来了!Zen3 6核心配99MB缓存 价格超诱人
周鸿祎:企业级场景落地大模型面临四个问题,企业级应用应该使用百亿级基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