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本身就是做这块相关的,所以在网上也看了很多资料,自己也做了很多研究,下面的内容就当作是各路信息总结吧(不过我们的确进行过验证测试和用户研究。。。):
过去的汽车仪表可能仅仅类似于水表、电表,是一个提供发动机转速、车辆时速、燃料剩余的简单原件,现代化智能仪表盘的定位更像是车载信息中心,集成着多重功能、多维度数据,给驾驶员及车内乘客提供着丰富的体验。
纯物理仪表的主要信息通常由这五部分组成,其中报警灯与车速的显示是最重要的
物理与屏幕结合的仪表,由于引入了交互式屏幕,除了物理仪表必有的那五大类别数据,显示了更多行车数据,以及主机HMI的部分交互信息,例如:小计里程/总里程/时间/室外温度/档位/车速/瞬时油耗/平均油耗/胎压
如今全液晶仪表显然已经不再拘泥于车辆基本数据显示,发生着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变,它的定位更像是车载信息中心,集成着车辆状态、路况信息、车载导航设置、汽车控制等多重功能,给驾驶员及车内乘客提供着丰富的体验。部分高端车上面已经配备了全液晶仪表,通过方向盘上面的按键进行交互操作,可以浏览的信息也更多
此处省略反人类设计吐槽一万字。。。。。。。。。。。。。。。。。。。。。。。
因此,仪表智能化后,用户与车的互动,应该说用户与仪表的交互由“信息展示+弱交互”向“信息展示 + 强交互”转变。
仪表智能化之后,当用户面对驾驶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大量的信息,如果通过仪表设计帮助用户构建清晰的记忆,就会使得信息处理超负荷。
将页面信息根据某些关联性,分区块进行显示,这将有助于用户更容易的建立信息位置记忆,较少信息搜索带来的注意力分散,保障驾驶安全。
仪表基本信息(车速等)—行车信息(实时车况)-车载应用(音乐导航等)-拓展信息(社交等)
在主级视觉区域设置用户需求度最高的车速与导航两个选项,辅以车速、瞬时功率、电池电量、及当前档位、电池电量等显示,使驾驶员对重要驾驶信息一目了然;
左侧的次级视觉显示区域用于显示行车信息,可显示的行车信息大致有电池电量、电池温度、剩余电量及里程、充电、档位信息等,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多功能仪表盘进行切换;
右侧的次级视觉显示区域用于车载应用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音乐、信息、电话、空调等,用户在行驶过程可高自由度的进行切换。
如果你不嫌弃我的回答,那再厚脸皮推荐个公众号给你,关于车机交互体验设计、车联网服务体验创新的 公众号名称:facecar
一个是指针,一成不变,作用单一。一个是屏幕,通过各种形式显示读数及信息。
电子仪表盘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更多的信息提示,以及后期的更新升级。但是对于某些信息显示的不太直观(这个因人而异),稳定性相比较于传统要低,可视角度,可视环境也没有传统的高。
注意力一般集中在路上,看仪表盘也只是用瞟一下,真正集中注意力的看也是在停车时调整多媒体应用上的。火狐电竞